首页 > 

如何看待和应对慢就业现象

时间:2024-03-19 14:39:55 阅读:72503

大学生就业指导期末总结

如何看待和应对慢就业现象?

慢就业现象是指一些大学生毕业之后,既不打算马上就业,也不打算继续深造,而是暂时选择游学、支教、在家陪父母或者创业考察,慢慢考虑人生道路的现象。据统计,在中国越来越多的90后年轻人告别传统的“一毕业就工作”模式,成为慢就业族。

对于慢就业现象,我认为应该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

首先,中国教育体系最大的一个不成熟,来自于学生阶段的学科教育目的就是要考高分,对孩子的思想、品格方面的培养有所欠缺。这样的偏重会导致孩子考上大学后,变成一个大小孩。在中国,我们很难说大学生有成熟的对于自己前途和人生的思想。他们在高中拼命学习,到了大学失去主动性,开始混日子。四年后毕业,很多人都还没有认真地思考今后的人生,对前途缺乏成熟的看法。比如,往小了说,是自己的爱好、专业以及未来的职业规划,往大了说,是怎么做生命才有意义。原本16岁要懂得的道理,20岁才懂,20岁要应该学会的事情,25岁才明白,这可以归结为中国孩子的一种成长迟缓症。

这种迟缓让人迷茫。迷茫最直接的反映是——大学生不想找工作,不知道要找工作,不清楚自己究竟能做什么。有人问,中国孩子的“病症”,国外的学生就没有吗?也有,但是情况略有不同。国外很多学生在高中后,完成了一些与我们不同的任务。据我所知,美国大约有五分之一的学生,在高中毕业以后是不直接上大学的。他们会有一年修整期,期间的任务就是去进行社会考察、打工、四处旅行。这些经历,给了他们想清楚再选择的时间,例如选心仪的专业、合适的职业等等。举个大家都熟悉的人物:乔布斯曾经在高中毕业后,去了印度旅行,他说自己在印度悟到了一些禅宗的道理。我们也可以推想这可能塑造了他独特的决断力和审美力。但是中国孩子大多跳过了这个过程,没有了对人生过程的思考,毕业后直接面对社会,所以才茫然不知所措,局促又犹犹豫豫,促生了所谓的“慢就业”的情况。

不过,我认为这种“慢就业”在中国是值得容忍的。比方说,一份工作,不管你喜不喜欢,先扎进去做,让自己冷一冷,孤独一番。经济条件允许的话,不管是游学、支教、创业还是环游世界,先亲眼去观察世界,深刻地去理解世界,碰撞自己的人生跟这个世界的关系,寻找一生的爱好,这也是合理的。

其次,慢就业也有它的好处:第一,我们至少能够开始直面自己的未来,在不知道到底应该干什么的时候,给自己留了一段时间进行思考;第二,有试错的机会。比如说你去游学、去支教的时候,发现自己好像对这件事不太感兴趣,你也可以有其他的选择。这一年中间你至少可以做三四件事情来看自己到底真正的兴趣爱好在什么地方;第三,去深度了解社会,为未来自己的工作、创业、研究打基础,可以说不无益处。

但也要必须避免一种情况:一直迷茫,不去行动;以慢就业为理由,实则找了个啃老的借口。那些靠父母供养,自己一无所长,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始终无法摆脱困境的人,终将变得越来越颓废、绝望、被动、懒惰,活生生变成一个巨婴。

所以,慢就业的“慢”应该有个期限,我认为最合理的是为期一年的修整期,在这个期间拒绝啃老、拒绝被动,主动思考,并付诸行动。

什么情况下可以去慢就业?我觉得,如果你在大学毕业后,还没想清楚,不妨来个有时限的慢就业。当然,如果你已经想清楚,并且有一份很好的工作机会,那就尽力去投入自己的责任心,投入时间,投入勇气,你会发现自己无论是工作收获还是成熟的速度,都会加倍、加速。

所以,我更鼓励大学毕业生,在工作中去学习。如果工作了一两年以后,还是没有找到人生定位,那么建议你可以停止工作,休整个一年半载,喘口气好好想想,不要把自己逼太急。

总而言之,大学毕业,人生才刚刚开始。无论年轻的你做出怎样的选择,都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要记住一点:要让自己成长。成长,不光为自己,为父母,还为了未来能逐渐为社会做贡献。因为你会慢慢发现,人生的意义,不在于索取,而在于贡献之中。

现在90后毕业生中流行的“慢就业”,是偷懒还是明智?

首先,我认为不管是大学生,还是企业老板,还是国家,都有错的地方。 大学生毕业希望找一个想要的,付出的努力能够有回报的,或者就是找个一个有前途的,能养起家,能说出去有面子,但是这样的工作公司多吗?就算多他们才招几个人,招来的人哪个不是精英(要明白绝大多数人都不是精英)。

好了,如果大学生不找这么好的工作,找一个能先干着的,在找机会转,那样的公司还是会有一群人去应聘,到了公司,公司培养你,给你经验,等到你真的能去为公司创造利润,结果你跳槽了,可能是因为你认为你的价值不应该得到这么点的工资,或者和环境有关,结果就这样导致了公司不信任新人,新人不信任公司。

如果大学生找一个服务员,服务类的,就算你没地方去,你必须得吃饭,你去干了服务员,服务员的工资相对来说比实习生工资还高,但是服务员能干几年,你还有时间去干点别的吗?

还有就是,现在还有很多是骗子公司,我相信被骗人数不在少数!

公司来说,每年毕业人员那么多,我为什么不挑好的,你优秀你就过来,你能干多长时间我又不在乎你,因为你用1000的价值,我就给你100的钱,因为我也不敢你干多长时间,你该走,走你的,我不在乎,至于我要的高人才,高管理,都从别的地方挖呗!

服务人员缺,因为服务业不能给人安全感。

国家来说,人民都没有安全感,制度不完善!

我这人脑子不好使,说话比较乱,所以写这些,算是锻炼自己,同时说说个人想法。

主要愿意,没有安全感,互相不信任。

毕业不急着找工作,“慢就业”对大学生是悲哀还是进步?

个人觉得慢就业也是无奈之举,很多大学毕业生毕业即失业,读了很多年的书,走出校门就迷茫了,不知道自己接下去该干什么,有些学生自视清高,认为自己是大学毕业就高人一等,有些学生被教育的只会读书,以前陪朋友去参加她儿子的毕业典礼,说句实在话,在典礼上最欢腾的是学生,看台上的家长,,呵呵,,甚至听到一家长说找不到工作就要养着了,,有点悲观,虽然慢就业也是可行的一个方法,但不应该把这个做为浪费青春的借口……个人观点,也不太懂,谢谢邀请

国家大力提倡中医药,为什么中医毕业生还是存在就业难的情况?

谢邀!

先讲两个故事吧,都是山东中医药大学的:

第一个我还在中医贴吧时,一位中医药大学学生跟我交流,谈及对中药的反感:他说是学中药学的,愈是学愈是搞不懂中药是什么玩意儿?能治病吗?我问为什么呢?他说他用光谱分析中药,结果象乱码似的,不象西药一清二楚,很纯很标准。我感觉这位学生被西医洗脑走错路了。因为他试验通过具体化学分子找出治病捷径。事实上中药学根本不讲中药的化学分子,而是将四气五味,讲君臣佐使配伍,讲中药的生克制化!一个中医药大学学生不研究这些,净用光谱色谱去研究分子式,那离中医十万八千里,连门也没摸到,更遑论登堂入室了!

另一个是报纸报道的,一对夫妇毕业于中医药大学,结果不是用所学医术为人民服务,而是走上街头做炸油条生意,据说生意还不错,比做中医赚头大多了!

回到本题上来,为什么国家大力发展中医,中医药大学毕业生还是就业难?

首先,大力发展中医还停留在纸面上

喊发展中医,现在还是口号层面计划层面或者说沙龙层面,对基层中医来说,只闻雷霆响不见甘霖来。为什么呢?政府的意志难以化为具体部门的行动,上面上了要求,没有细化量化规范化工作指标,下面掌握西医话语权的人员就敷衍就互相踢皮球,最终不了了之。所谓大力发展停留在口号上而已!只要检验医疗的唯一标准不是疗效,而是证证!只要束缚天下民间中医的桎梏不打开,所谓发展中医至多是一场戏。

其次,一大批西医洗过脑的中医药大学生成中医掘墓人

如上面那个学中药学的大学生,用西医化学分析法反叛中药学理论基础,这样毕业生哪个医院敢用他?他是学中医半吊子,犹如人身上幼稚细胞,不惟不能有助于中医兴旺发达,反而成为附吸中医躯体上的癌肿!这样的大学毕业生本身就是中医反叛人,他就业难理所当然。

第三,毕业生对中医行医解决生存问题没信心

说实话,中医药大学生现在进医院完全是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变成二等公民。因为中医简廉便验在医院赚不了什么大钱,无法为医院创收。所以西医三甲医院搞几个专家型中医纯是装饰门面,是上级要求。医院认苦吃。而中医院也是以西医为主中医为辅,因为对不赚超额利润的中医,也只能当摆设。

至于大学毕业开诊所吗?人道是学医三年自以为天下无病不治,结果治疗三年便知无药可治。这就是学与医疗临床的关系。学习是死的,考试时面对ABCD选择题都是学霸考得溜精,真正临床一个对不起号来。再说教师也是问题,曾有个博导公开对研究生说:别问我,我不会治感冒!这样博导教育出来学生可想而知。

于是,大学毕业生自己开诊所养活不了自己,毕业人是铁 饭是钢,肚子比面子强,为了生存,宁可炸油条每月赚个万元户,也不能剔除门面及各种投资结果赚个西北风!

所以中医药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深层次矛盾很复杂,有政策层面,有疗效层面,有中医赚钱少层面,还有根本学不到家是个滥竽充数的庸医!

为什么现在会出现就业难的现象?

打铁还需自身硬

#塑造精英二代#

最近总是有毕业班学生向我抱怨:“老师。现在工作太难找,都是疫情的原因,我找不到工作。”的确,受疫情影响,目前就业形势确实不佳,工作机会的确比以前少一些,但打铁还需自身硬,就业困难还是要从自身找原因!

第一,有些学生学习成绩较差。

“六十分万岁,多一分浪费”,“大学不挂科不完美”,“没有谈过恋爱的大学生活不叫大学生活!”这些话语成了大学校园里广泛流传的话。学生时代主要的任务还是学习。尤其是大学阶段,是自身专业知识提升的基础阶段,中学时期学的都是广泛的知识,没有分专业,大学里所学的知识是自己专业的基本知识。只有把专业知识学扎实了,毕业找工作时才会凸显自己的优势。否则,你连基本的专业基础知识都没有学好,哪个单位敢要你?让你去单位,是让你为单位创造价值的,而不是让你去玩的。因此,学习成绩不好是导致就业困难的原因之一。

第二,有些学生知识转化能力不强。

在学校里,我们学到的是书本知识,但参加工作以后,我们需要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而有些学生不具备这种知识转化能力。只是死背硬记,把书本知识学的比较死板,不会应用,这样就很难胜任工作岗位。因此,自身知识转化能力不强也是就业困难的原因之一。

第三,有些学生好高骛远,眼高手低。

例如有的学生,刚毕业就想当经理,就想月薪过万。刚毕业的学生还没有工作经验,所以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从基层做起,而不是好高骛远眼高手低。如果你一上来就要求当经理,当总监,要求月薪过万,恐怕很多单位都难以满足你的要求,因此,你也就找不到你想要的工作。好高骛远,眼高手低也是导致就业困难的原因之一。

综上所述,导致现在就业困难的因素很多。疫情的影响,有些企业破产,这的确是导致就业困难的原因之一。但打铁还需自身硬,就业困难还应该从自身多找原因。纵使受疫情影响,工作岗位有所减少,但还是有大量的人在工作啊,所以自身原因还是导致就业困难的最根本原因。因此,应该不断努力提升自己,这样才能摆脱就业难的困境。

关注@博士妈妈育儿观 ,了解更多知识吧!

毕业后先随意性就业还是以目标去择业?

谢谢领导提问,这几天我很忙。提问有时顾暇不上。望请多多谅解。今天,简单回复几句。应当先就业,根据自己所学专业,找对口企业。把自己所学专业,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找到自己的切合点。把自己的知识在工作中相结合,活学活用。积累工作经验。把自己打造成,优秀的工作者。待自己的各方面经验,成熟之后,再选择、择业,而不晚。谢谢领导提问,平台展示,作者,风展,红旗如画。

为什么大学生就业越来越难?

大学生就业难,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很多大学生读大学时,不好好学习,忙着打游戏,或处对象,只要不挂科,就欧了。明明专业很好,但是很多大学都有这个专业,而且大学层次和知名度也不同。你在二本就想混个毕业证和学位证,就想心安理得找个工作,难!那还有硕士,博士呢?还是排不上号吧。只要你出类拔萃,还愁找不到工作?还有的学生是因为当初选专业选错了,后来发现就门路特别窄,所以毕业就等于失业。以前说“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现在选错专业,可就惨了。或者当初选专业时,还挺热们,几年之后,又淘汰了。比如以前挺火的土木工程,计算机和医学等。尤其是与盖楼相关的专业学,现在不太景气了。历史专业更难找工作。

第二,大学院校那么多,尤其近十年,大学扩招,招生数据都达到数百万了,大学生年年都有毕业的,除了去国外留学的,继续深造读研的,每年都有六七百万毕业生,而工作岗位,却不见增多了多少。

第三,延迟退休,也影响了大学生就业,考公务员的人数年年增长,而公务员岗位在缩编,不见增长。师范大学毕业的学生也不愿意回到农村教书育人,更别说去偏远山区了。他们都会考虑自己的下一代的教育问题。我曾跟着市里领导下乡视察工作,听说有两个大学生在一个偏远的农村小学就教了一天课,第二天哭着走了,连编制都不要了。那个农村的老师都快要退休了,特别缺老师。校长恳请领导向市里教育局反应一下情况。

第四,中国是人情社会,有门路的大专生或高职学生,托人都能被安排到不错的企业工作,别看专业是否对口,先有个落脚点再说,锻炼锻炼与在岗培训,都是胜任工作了。现在有一些国企或大集体公司企业招聘人才,有的关系部门可以交换子女或亲属。有的还可以安排到私人企业,打磨历练几年,就能跳槽去国企应聘了。而没有门路的大学生就算你再优秀,人家都不给你机会。

第五,再说面试,面试官的问题,很奇葩。很多面试里都有“暗箱”。其实有一些学霸,口头表达可能不行,但是钻研问题,稿科技创新,或许堪称一流,工作态度也认真谨慎等。但是过不了面试这一关,就没有大显身手的机会了。

总之,大学生就业先就低不就高,工作还是比较还找,乡镇和农村都有很大的机会。我市有位九零后的大学毕业生蔡雪辞掉了上海市的白领工作,回家创业,建立合作社,承包水田,种植香稻,与国内外大型企业签订销售合同。曾受到国务院李克强总理的接见,2020年被评为中国十大农民,还不到30岁。

为什么大学毕业生就业越来越难?

我是藤筹劲草,感谢有机会回答您的问题,如果喜欢我的答案请点击关注。

2020年高校应届毕业生870多万,创历史新高,明年毕业生估计还会增加。而且受疫情影响,很多企业和单位的经营发展遇到困难,因此今年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明显增加,深究其因,个人认为:

第一,扩招增加了就业压力。我国从2000年左右开始大学扩招,上大学从此不再是难事,而且随着各个高中对于高考规律的逐渐熟悉,因此上大学的人数逐年增加,以前就业是国家包分配,扩招后用人单位招聘由大学生物以稀为贵,变成了人满为患,成了一个岗位多人甚至千人竞争,所以就业竞争导致就业困难。

第二,大学生自身原因。大学生被称为天之骄子,象牙塔里面的明珠,因此很多人非常爱惜自己的羽毛,在就业过程中,容易犯眼高手低的毛病,不想去基层或者艰苦地方工作,很多又由于是独身子女,打小都是养尊处优的生活,所以很多辛劳和出局了的基层一线工作不想干,不想吃苦,也无形之中增加了就业压力。

而且很多大学生因为在大学无人再督促自己学习,因此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学习挂科,每天无所事事,玩电脑打游戏,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都没有掌握好,毕业即失业,达不到用人单位要求。

第三,用人单位高标准。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很多用人单位开始逐渐与世界接轨,现在很多企业的用人标准都是国际标准,因此对于人才的需求也比较苛刻,很多大学生虽然拥有高等学历,可是我们的人才培养体系和很多国际标准还是存在差距,再加上很多学生大学时没有认真努力,所以对于企业和用人单位的标准只能是无奈的哀叹。

总之,打铁还需自身硬,大学生就业压力很大,但是知难不难,只有在大学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品质和能力,无论多大的压力都能轻松应对,压力就是动力。

而且我国政府一再强调: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而且也是千方百计为大学生提供就业机会,同时也利用政策优势和税费政策引导大学生创业,即使在疫情严重的时候,也是多措共举,通过网络校招、新媒体以及相关政府和人社系统网站为学生发布就业信息,发放就业补贴,落实户籍政策,等等,目的就是保证大学生学有所用,学以致用,学习成才!!!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和解决办法?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和对策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成为社会普遍现象。本文从社会、用人单位、毕业生及高校等方面分析了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并分别提出了解决的对策。

l.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

1.1受当前经济形势的影响

随着受国际性金融危机和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世界经济衰退的影响,中国经济增长减速,直接影响了我国的大学毕业生就业,概括起来,当前经济形势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国际金融危机使得国内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很多企业被逼迫停产、缩减员工、停止招聘等都影响到就业人数,打破了经济增长与高校招生规模和就业人数长期建立起来的平衡,而且,城镇新增就业人数逐年增加,许多企业用工需求明显缩小,甚至关停导致新增岗位减少第二,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的增长过分依赖资源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所占比例严重不足,特别是能够大量吸纳劳动力的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第三,我国经济发展呈现经济发展区域不平衡现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到了快递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同时也拉大了地区差距,如沿海与内地经济发展的差距、东,中,西部经济发展的差距、省区之间经济发展的差距、南北之间经济发展的差距、城乡之间经济发展的差距。这使毕业生扎堆低往经济发达的地区去就业,而经济落后的地区则就业人员匮乏第三,社会失业人员比例小断加大,这给大部分欠缺工作经验的大学毕业生带来更激烈的竞争压力。

1.2高校扩招使得毕业人数增长

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自1999年高等教育开始扩大招生规模以来,2003年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骤增,初次就业率和供需比日趋下降。我国在校生数量和毕业生数量连年增加。2001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为115万,2008年,我国高校毕业生达到559万,2009年突破五百万关卡达610万,2010年,更是达到了631,而2013年将再创历史新高达到700万之多,加上之前待就业、因参加两项计划等需再就业、留学回国的先就业人员,2013年我国高校毕业生将面临着比之前更为严峻的就业压力。

1.3高校专业设置不合理

高校专业设置不合理,不能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尽管我国高校高等教育改革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目前还存在一些学校专的业设置与劳动力市场需求存在不对称现象,直接导致毕业生与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失衡。一些大学的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着较大的盲目性,专业趋同现象明显,专业设置普遍雷同,特色越来越弱化,不少专业脱离实际,对于热门学科专业,一些高校不顾办学条件一哄而上,而一些从国家长远来看很重要的学科专业却门庭冷落,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师资不足,供给严重大于需求。由于各高校哄抢有限的热门学科高校师资,造成人才资源的分散。

1.4毕业生就业观念存在偏差

近年来,在大学牛就业过程中,就业观念也成为导致就业难现象的一个因素,转变就业观念很重要。当前,很多人单位抱怨找不到理想人选,很多大学生却遭遇就业难基层大学生严重匮乏,但又有大批毕业生宁愿漂在大城市也不愿下基层,种种怪相都暴露出大学生就业期望和现实的差距,大学生存在就业观念的偏差主要表现在:第一,大学生就业期望值高。大部分大学生都表示希望所从事的行业大多为工作环境好、工作薪酬多、工作压力相对较小、工作福利高和受社会上大多数人所羡慕尊重的行业,大学生对职业惊人的趋同展现了很多大学生只顾眼前利益,忽视职业发展,安心于优越的工作环境和不菲的收入,而忽视了自身对职业的兴趣能力和对职业发展前景的规划。第二,大学生就业过于功利化。将职业划分为不同的等级,没有考虑到社会的真正的需要,不愿意深入到艰苦的、真正需要自己的地方。现在面对激烈的竞争,大学生希望工作“一步到位”的想法越来越突出。很多大学生仍然喜欢稳定、福利保障好的单位,希望以此就能选定理想的职业,而不愿意选择有风险、有挑战性的职业。这也是造成国家公务员和各省市的公务员考试报考数量巨大、竞争惨烈局面的原因之一。 第三,大学生就业过分过分强调专业的对口。目前,高等教育的专业设置还不能与市场需求完全接轨,高校的专业设置不可能和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形成完全统一的理想局面,但很多大学生不能及时转变就业观念,过分注重专业对口,不愿意去从事与专业无关的工作。第四,一些不良的择业心理也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情况。如从众心理、盲目心理、攀比心理、自卑心理、挫折心理等。受这些不良心理的影响下,很多毕业生不能根据自身实际条件和用人单位要求而进行恰当选择,没有发挥自己的长处,没有因市场需求而调整就业观念,从而影响就业情况。

1.5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缺乏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带来的是高校师资紧张、教学资源紧张,不能很好的满足扩招带来的学生规模的增大,导致学生培养质量下降。就业能力主要是指支持大学生成功就业的自身综合素质,包括心理素质、性格特征、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实践能力、自主能力 、社会适应能力等。近年来,用人单位越来越注重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越来越看重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的一个原因还在在于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缺乏就业能力。首先,部分大学生在校期间得过且过,没有经过严格的专业训练,缺乏就业的核心竞争力。其次,学校育人方式单调、呆板,只负责知识的传授,而不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使部分学生缺乏适应能力、沟通能力,不能将自己推销出去。最后,大学生就业能力缺乏与我国应试教育紧密联系,大学生从小即以“考试”为指挥棒,缺乏综合素质的锻炼,而能力的培养是与人幼年所受的教育密切相关的。 2.高校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对策

2.1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制定合理的专业设置

目前,许多高校无法及时把握社会和市场需求信息,不能及时对自己学校的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做出调整,也没有完整的就业指标体系对大学生就业需求进行分析,这直接导致了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高等教育是面向基层、面向企业、面向经济建设的主战场,高校只有培养出符合社会用人单位需求的大学生,才能切实解决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高校根据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来调整自身学科的专业设置、教学实践、师资水平、专业结构、培养内容等,以就业为导向,根据宽专业、厚基础、灵活专业方向为原则来进行专业设置,时刻关注就业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变化,根据这一变化及时调整有针对性的专业教学工作,从源头上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要把战略重点、工作重心放在全面增强高等教育与社会需要的适应性、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上来,培养社会真正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2.2加强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

针对目前大学生全体中出现就业预期过高、就业能力缺乏等现象,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在大学生中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改变大学生就业的错误认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将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相联系,对影响职业生涯的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并确定实施方案。职业生涯规划可以激发大学生自身内部的动力,促使他们不断地完善自己。一个成功的职业生涯规划不仅需要大学生通过自我反省、社会比较、心理测评等方式对自己的性格特点、兴趣特长等有清楚的了解,还需要对社会现实及发展趋势有清晰的认识,这可以帮助大学生重新审视自己,结合社会实际,给自己一个合理的定位。高校要加强毕业生的职业生涯规划,通过对影响个体职业生涯的因素进行测定、分析,确定个体奋斗目标。把大学生的自我角色和社会角色很好地统筹起来,把个人的人生目标与承担社会责任统一起来,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择业观要通过心理测量技术了解毕业生能力倾向、兴趣爱好、性格气质、职业适应性等方面资料,通过科学手段观察了解毕业生的职业理想、择业趋向。加强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可以引导大学生及早树立职业理想,可以帮助学生正确客观的认识自我并进行职业分析,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2.3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

目前,各高等学校的在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指导内容呆板、指导形式单一、宣传力度不够、服务内容单调等。因此,各高校要大力发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开展,开展全方位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提高学生实践能力、适应能力、交际能力、择业能力等,要把就业指导贯穿整个大学教学过程,要利用就业指导课、专题讲座、校报、网站等多种形式,介绍和宣传国家有关就业的一系列政策,向学生介绍求职的程序、原则和注意事项,让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积极进取的人格和勇于竞争的意识。同时,高校应加大对就业指导机构的经费投入,要培养一批专业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人员队伍,要加大对专业队伍的培训,要丰富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的内容与形式,推出针对个人的就业指导服务等多样化的新型服务形式。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是高校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帮助毕业生了解国家就业方针政策、树立正确择业观念,保障毕业生顺利就业的有效手段,高校应充分发挥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的主渠道作用,为社会输送人才。

2.4鼓励大学生深入基层就业

当前,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一方面大学毕业生就业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另一方面广大基层特别是西部地区、艰苦边远地区和艰苦行业以及广大农村还存在人才匮乏的状况。目前,国家政府为了鼓励毕业生深入基层、参与西部计划颁布了很多就业政策优惠措施,高校要在毕业生中大力宣传,积极引导和鼓励大学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同时,高校要开展积极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地把个人理想同国家与社会的需要紧密结合起来要通过社会实践等多种方式,帮助大学生深入了解国情、了解社会,正确认识就业形势,树立行行建功、处处立业的观念,踊跃到基层锻炼成才要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唱响到基层、到西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的主旋律,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舆论导向。鼓励大学生深入基层就业,不仅有利于利于促进城乡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同时有利于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原文标题:如何看待和应对慢就业现象

原文来源:"本站所有文章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即刻删除!"

宁夏凯盛源信息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关于本站 | 合作伙伴 | 广告服务 | 使用条款 | 投稿指南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本站内容均采集于互联网其他平台,如果侵犯到任何版权或隐私请及时联系我们(感谢您的支持!)24小时内承诺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