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有没有飞檐走壁的人

时间:2024-03-19 12:14:02 阅读:45280

飞檐走壁教程

古代有没有飞檐走壁的人?

古代轻功确有其事,只不过没有电视剧里那么夸张。听老一辈和师父口中听说过,轻功一种专注于弹跳训练和跑步训练的一种功夫。纵身一跃上个平房是没问题,逾越高墙需要助跑,更有甚者手抠砖缝就可攀楼越脊。我学艺不精也只是听说了轻功的部分练法未能知晓全部!负重跑山跳坑!现在的年轻跟他说也不会去练,一没时间,二这东西不赚钱也没啥用!我知道的轻功也就这么多!但老一辈传下的轻功的故事可是不少,比电视剧精彩却没那么神乎其神!

古代真的有轻功吗?是怎么做到的,真的能飞檐走壁吗?

在武侠小说中,我们经常能看到武当派“梯云纵”、逍遥派“凌波微步”、天山派“踏雪无痕”还有达摩的“一苇渡江”等轻功描写,看他们平湖点水,飞身过江;看他们绳索趋步,若即若离;看他们动静无常,轻灵变幻。那这种体迅飞凫,飘忽若神的轻功在古代到底存在吗?

轻功,是我国传统武术中真实存在的一种绝技功法,它依靠力的平衡效能,达到了一定的视觉效果,但也没有小说和影视剧中那么夸张。我来简单聊一聊正史中记载的“轻功”。

跟小说描写相通,轻功注重身法多变, 且讲究身形的轻巧性,于承力面高低进退,移动圈点。人是可以依靠体质训练展示出自身的耐力、速度、灵敏以及力量,从而让观看活动者感到真实。不过由于小说的渲染和各种电视剧的夸张效果,让许多人怀疑轻功不存在。

但轻功却是确确实实存在的,北魏时的羊侃就是一位轻功功力十分深厚的人物。据《梁书·羊侃传》记载:“少而雄勇,膂力绝人,所用弓至十余石。尝于兗州尧庙蹋壁,直上至五寻,横行得七迹。泗桥有数石人,长八尺,大十围,侃执以相击,悉皆破碎。”他年少时就很雄健,臂力过人。他用的弓重达十余石。他曾经在寺庙踏墙,借助墙壁冲上了五寻高。这种平地攀爬起屋檐的绝技,也实在是令人惊叹了。

而史书中提到的行走若飞、身手骁捷的“肉飞仙”也是轻功在世的一个典例。据《北史》卷七十八〈麦铁杖列传·沈光〉记载:“光字总持,吴兴人也。父居道,仕陈,为吏部侍郎。光少骁捷,善戏马,为天下之最。初建禅定寺,其中幡竿高十余丈,适值绳绝,非人力所及。光谓僧曰:「当相为上绳。」诸僧惊喜。光因取索口衔,拍竿而上,直至龙头。系绳毕,手足皆放,透空而下,以掌拓地,倒行十余步。观者骇悦,莫不嗟异,时人号为「肉飞仙」。”

沈光,吴兴人。年少时骁勇善走马,当时天下没人超过他。当初兴建禅定寺时,寺中有立了一根十来丈(依隋制,是目前的三十余米)高的幡竿,某日,系幡旗的绳子被风化雨淋断了,寺庙内没人能解决这件事。沈光路过恰好就为此事挺身而出,对僧人们说:“快把绳子拿来,我替你们接上它。”僧人们惊喜,把长绳递给了他。沈光立刻用口衔着绳子一端,一手搂着幡竿,迅捷攀援而上,直到了幡竿顶部。系完后,就手脚放开,腾空而降,用双手疾探地面一撑,再翻身倒行了几十步。围观的人看到都惊讶诧异,又赞叹此举赏心悦目。隋代将领沈光,就因此轻巧技功被称为肉飞仙。

清代赵翼也有《闻官兵屡捷志喜》诗曰:“过海地非头痛国,翘关人有肉飞仙。”

那古人都是怎么练习轻功的呢?据明代军事家戚继光所著兵书《纪效新书》记载:“如古人足囊以沙,渐渐加之,临敌去沙,自然轻便。”这种练习方法跟现在的绑沙袋或者铅块训练跑步跳远十分类似,也会需要练习设施跑板、护踝等。也就是说,想要轻,首先得学会承重。而现在的跳远多一起一落,似沉闷下锤,要想似轻功般蜻蜓点水、落地无声,就需要稳,起浮力。这与学会承重去重的思想也是相互呼应的。

总而言之,轻功是我国一种真实存在的武术技能,人是可以根据健强的体质和经过熟练地练习而做到掠空而过、墙壁可走。若要习武成功,浮出现世,大展一手则需要悟性和耐力,古人练习轻功时,也是有强身健体、修身养性目的。

原文标题:古代有没有飞檐走壁的人

原文来源:"本站所有文章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即刻删除!"

宁夏凯盛源信息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关于本站 | 合作伙伴 | 广告服务 | 使用条款 | 投稿指南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本站内容均采集于互联网其他平台,如果侵犯到任何版权或隐私请及时联系我们(感谢您的支持!)24小时内承诺删除。